特色小镇

2018年沈阳市辽中区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8-01-12 18:42:53   作者:乡村行   来源:   阅读:7201   评论:0
内容摘要:—2017年11月28日在沈阳市辽中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区长张江徽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与支...
—2017年11月28日在沈阳市辽中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长 张江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区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四个着力”和“三个推进”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建设“美丽幸福新辽中”的总目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届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来,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经济运行更加平稳。
  从主要经济指标看:2017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7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亿元;出口总额2.68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10元。从先行指标看:预计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0亿元,贷款余额95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1.9倍和2倍;全社会用电量11.1亿千瓦时,是2012年的1.2倍;公路货物运输总量1064万吨,是2012年的2倍;市场主体达到23780家,是2012年的2.4倍。这些指标反映出全区经济运行呈现筑底企稳、持续向好、活跃繁荣的良好态势。
  五年来,坚持创新发展、改革攻坚,内在活力不断增强。
  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实效。2016年成功撤县设区,开启辽中以区为治的历史新纪元。机构设置有序调整,公安、环保、国土启动上划,旅游局纳入政府序列局。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卫计局,近海经济区和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实行合署办公。全面完成公车改革。“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大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审批服务实现“全覆盖、全流程、一平台”。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正式启用。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取得新成果,择优启动了户籍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完成公立医院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三级卫生网络体系全面建立。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开通全程电子登记系统。推进投融资领域改革,推行“税融通”信用贷款,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进新技术200余项,申报专利500余项。实施扩权强镇,实行绩效奖励试点,基层工作活力全面激发。
  五年来,坚持开放发展、聚焦项目,发展后劲充分积蓄。
  坚持项目为王。相继开展项目建设年、项目突破年、环境建设年等主题活动,创新招商机制、优化营商环境,赴外开展专业招商和对接北京、江苏等活动,项目引进数量、质量、体量屡创新高。金杯卡车、忠旺特种车、中科煜宸3D打印、中科北方石油交易中心等支撑辽中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先后开工建设。搭建开放平台。相继获批了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县、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示范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称号。正在合力攻坚创建国家卫生城、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字号平台助推辽中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更大舞台上参与国内外竞争与合作。
  五年来,坚持协调发展、转型升级,三次产业融合互动。
  新兴工业加速集聚。以近海经济区引领工业,由机加、泵阀等传统产业转向卡车特种车和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高端化、品质化、智能化产业方向发展。以金杯、忠旺及山东久久星、近海鑫科、沈阳沃特等项目为代表的卡车、特种车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入驻企业17家;以东北唯一的辽宁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挂牌和中科煜宸3D打印项目开工建设为标志,智能制造产业正在加速发展。以和世泰与中车集团5000吨钛材加工、九星集团与辽宁亚欧集团合作重组改造等项目为驱动,新材料产业拥有企业12家。铸锻造及深加工传统产业集群入驻企业达到145个,从业人员12500人,年创销售收入30亿元。
  农业现代化势头强劲。威云果业、康森留芽米、辽中院士工作站、亿启来农业观光等产业项目集聚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区“一横一纵”道路及排水等基础设施全面完工,天天想食品加工项目进驻园区。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2亿斤,荣获全国首批“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40家、家庭农场266家,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完成131.5万亩。建设引进农家乐、采摘园等休闲农业项目39个。先后获批辽中寒富苹果、辽中大米等5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辽中大米-康森留芽米”荣获农业部“2017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连续承办两届中俄农产品展销会。全面落实了“河长制”。实施了团结大闸除险加固、辽浑蒲泵站群改造及节水灌溉等222项重点水利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全覆盖。种养殖业保险全面覆盖。农村集体“三资”清收欠款8058万元。
  现代服务业迸发活力。以综保区引领现代服务业,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海关商检政策,复制推广“先入区、后报关”、“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自贸区成熟经验,走网内网外一体化发展的创新道路。全区外贸出口企业达到218家,外贸出口额实现2.69亿元。以“电子商务+现代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为经营模式的沈阳中科石油产品交易中心电子交易平台入驻企业200余家,年交易额突破400亿元。以都市海鲜冷链物流、博海物流、远通危化物流等为代表,全区各类物流企业达到600余户。在豪林商业综合体、兴隆大家庭等项目升级传统商业的基础上,京东运营中心、苏宁易购等大型平台企业陆续入驻。生态旅游实现突破。AAA级旅游景区已达4家,蒲河湿地公园获批国家级湿地公园。花溪地温泉生态乐园、近海之星游乐园等一批旅游项目正式运营。
  五年来,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为先,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高质量提升基础设施。以“三城联创”为引领,优化提升重点区域设施配套。城乡污水处理、农村垃圾处理实现全覆盖。近海污水处理厂、区生态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容工程全面完工并正式运营。小街小巷及公园景点亮化、绿化和整修等一批“提升城市功能”项目全面完成。新建、维修、改造各级公路1581公里,北四路、堤脚路、文华路、沈环绕城线一期工程全线贯通,公路养护工作连续五年全市第一。高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十条”,累计关停和拆除燃煤锅炉171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3721辆,关停重污染企业14家。完成造林绿化任务12.5万亩。宜居乡村项目建设覆盖全域,5个示范镇、19个示范村、40个达标村、60个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完成。茨榆坨、杨士岗、牛心坨入选省级培育特色乡镇。冷子堡镇社甲满族村被列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示范村”。高标准规范城区建管。“一河两城”格局全面建成,新城区教育、文体、医疗、交通及水、电、暖等公共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借鉴梅河口城市治理经验,深入实施“市容市貌升级工程”,实行网格式管理、精细化作业,政府路、商业街打造成精品示范路。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城区餐厨垃圾专业化收运。农村环境治理实现常态化,垃圾清运实行市场化运作。开展了道路交通、拆违控违、露天烧烤、占道经营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
  五年来,坚持共享发展、改善民生,社会事业显著进步。
  民生保障全面加强。五年累计为困难群体发放救助金2.7亿元,低保标准与市区接轨。构建困难群众医疗报销“直通车”,累计大病兜底148人次。精准扶贫实现国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73户、1322人脱贫销号,4个省定贫困村脱贫摘帽。新增就业岗位2.8万个,农村劳动力转移4.5万人。全面完成了2827户农村危房改造、1746户棚户区改造、128个弃管小区改造、90万平方米暖房工程。科学组织施工、抢时间赶进度,全力推进大热源建设,2号热源厂实现集中供热。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全民健身中心和新一高中投入使用,新政务服务中心、图书馆、档案馆等公建项目加速建设。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心脏介入手术完成400例。试点集团办学改革,实施星级数字化校园创建工程,通过国家基础教育强县认定,初步形成了体系完备的现代化教育局面。完成中心敬老院整合工作,公建民营工作着手启动。连年举办文化节、湿地旅游节、国际越野摩托车场地竞技赛等大型节赛活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平安辽中”建设,信访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安全工作连续五年获评省市先进县区,“双拥”工作连续八年荣获市级模范县区。
  五年来,坚持依法治区、提高效能,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五年累计办理代表建议374件、委员提案423件,办复率100%。全面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六五”普法获评市级先进单位。民主法治获评全国先进区。坚持提高效能。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狠抓“四风”整治,开展“下基层转作风、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围绕“马上办、钉钉子”要求,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大力整治庸懒散,持续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坚持廉洁从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规定。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累计审计项目295个。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累计节约资金2.9亿元。
  此外,民族、宗教、兵役、人防、档案、气象、地震、广播电视、老龄、残联、修志等工作也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秉承“夯实基础、务实发展、创新求进、重点突破、提质增效、优化升级”发展思路,创造了有目共睹的变化,获得了弥足珍贵的经验。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促进综合实力提升;必须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不竭动力,破解制约发展瓶颈;必须坚持把项目作为重中之重,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坚持把改善生态、提升城市品质作为当务之急,增强城市发展吸引力和竞争力;必须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这些宝贵经验,我们将继续传承和发扬。
  各位代表:五年的发展成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各位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支持、参与辽中发展的省、市属单位、驻军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营改增”政策性减收和保运转、保民生刚性支出增加等因素影响,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处于动能转换期。传统铸造机加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卡车及特种车等新兴产业尚处起步阶段,对经济支撑作用还不够明显。三是整体协调发展不够充分。综合保税、生态旅游、地标产品等优势资源未得到深度挖掘,贸易、出口加工项目入驻缓慢,大商贸、大物流格局尚未形成,都市农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四是社会事业发展与群众的美好生活期盼仍有差距,城市治理还存在短板,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城市病”日趋明显,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五是干部作风还需加快转变,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部门服务效率还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辽中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站在新起点、立足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实现新跨越,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以“马上办、钉钉子”精神,谱写辽中跨越发展的崭新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围绕“打造沈阳西部城市副中心,建设大沈阳新辽中”这一目标定位,以更大的格局、更高的水准建设新辽中,全力打造绿色宜居新城区、先进装备拓展区、现代物流枢纽区、都市农业样板区、统筹城乡示范区。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辽中的实践和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幸福新辽中而努力奋斗。
  主要奋斗目标是: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十三五”规划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各项改革更加深入,城市品质显著提升,产业结构全面优化,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自身建设有效增强,经济持续平稳高质量发展。
  ——突出问题导向,推动改革创新添活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试点、“多规合一”等诸多经济体制改革。围绕园区建设,对综保区、近海经济区的园区管理、招商体制机制、功能完善等方面进行创新尝试。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聚焦社会事业,深化教育、医药卫生、文化体制等改革。在生态文明、撤县设区等若干领域改革也要取得显著成效。
  ——突出生态文明,推动城市建设提品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深入实施生态修复、大气污染防治等重点工程,建设美丽辽中。对标国际化、现代化中心城市标准,突出绿色生态、文明宜居特色,塑造辽中独特的城市风貌。实施“城市形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综合评价,全面提升老城品质、丰富新城内涵、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全覆盖。按照沈阳“东山西水”城市空间战略布局,依托国家级湿地公园及珍珠湖资源,发展旅游、养生、养老等产业。
  ——突出开放引领,推动产业发展升层次。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打造先进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区、现代物流枢纽区、都市农业样板区的产业定位,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确保重大项目引进实现新突破。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构筑人才建设高地。释放综保区、近海经济区功能优势,实施“满园扩园”行动,全力引进龙头项目、发展配套产业。推进综保区与中德产业园功能互补、配套发展。突出卡车特种车、石化物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打造百亿乃至千亿产业集群。
  ——突出惠民共享,推动民生改善求持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解决好百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巩固精准扶贫成果,在发展中不断补齐民生短板,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强化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打造平安辽中。向中心城区看齐,拆除、改造规划区内所有棚户区,全面提升就业、卫生、教育、文体、交通、养老、“双拥”等领域公共服务能力,打造统筹城乡示范区。
  ——突出作风建设,推动班子队伍强素质。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破解瓶颈制约、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准确把握新时代、新要求,实现新作为。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四个意识”,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大力弘扬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努力取得让人民满意的业绩。
  三、2018年的工作安排
  2018年是“十三五”规划深化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集中智慧,大干快上,全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出口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
  (一)突出抓好改革创新,充分释放发展活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一是围绕全市的园区考核指标任务,加快综保区和近海经济区的体制机制改革,探索独立运营模式。二是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在整理土地上,探索推广大黑镇土地入股合作社模式;在拓展城市空间上,总结推广牛心坨镇土地增减挂钩工作经验;推广组建教育集团模式,实现教育均等化。三是强化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适时启动镇(街道)财政独立;与沈阳农商行等银团合作,整体打理国有资产,缓解财政收支矛盾;创新国有资产运营模式,盘活老城机关单位的优质国有资产。四是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探索政府部门及中小学食堂通过供销社购销平台统一配送。深化社会事业改革。一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镇卫生院管理体制,调整镇街公共卫生管理服务职能。二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传统养殖业向标准化、生态化养殖发展。三是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在农村污水处理、垃圾清运及城市扫保等方面进行市场化运作,区生态污水处理厂整体由沈阳水务集团统一运营。
  (二)突出抓好项目攻坚,有效增强发展动力
  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调整奖励政策,在完善专业化招商和职能化服务的基础上,探索市场化招商模式。聚焦主导产业,以京津冀、江浙沪等重点区域,开展针对性招商。全力推进恒大温泉小镇、爱国者军事主题小镇等101个储备项目。力争全年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必保引进一个20亿元的大项目。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建设跟踪服务,细化土地、电力、管网等要素保障。全力推进大连环嘉环保小镇、英派高档铝合金型材、杭萧钢构等项目建设,确保华投跨境电商项目完成平台建设。力争全年新(续)建3000万元以上项目80个,竣工项目25个。
  (三)突出抓好实体经济,加快提升产业层级
  做大集聚工业。加快推进新兴产业。以近海经济区为依托,加速汽车产业、智能制造、新材料产业相关核心企业和产业链配套企业向园区集聚。确保金杯卡车项目、忠旺车体轻量化项目投产运营,引进金龙纯电动物流车、红星纯电动SUV、长江新能源汽车等整车制造及零部件配套企业,打造汽车产业集群。确保辽宁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中科煜宸3D打印中心项目投入使用,引进西安恒通、无锡飞而康、长沙华曙高科、东北大学等10户企业和单位签约合作,建设国内领先的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产业化技术研发基地。确保和世泰钛业与中车集团正式合作、投入生产,九星集团与辽宁亚欧集团合作重组改造项目达到3万吨产能,打造新型材料加工基地。推进传统装备制造业优化升级。做好远程摩擦、艾克电缆、辽石曲轴、世润重工等企业智能升级三年行动等相关工作。结合市优势企业倍增培育计划,规模产值要实现15亿元。实施精准帮扶。继续实施区级领导和区直部门包扶企业机制,开展企业家座谈会、企业人才培训、金融对接等活动,实行“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做优特色农业。坚持精深发展。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园路网建设,启动污水处理和供电设施建设项目,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项目集聚。确保天天想食品加工项目开工建设,海泉风雷生物质发电、德丰清真肉牛屠宰等项目竣工达产。推动品牌建设。以“康森留芽米”荣获“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为突破,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会展及推介活动,做好地标品牌的宣传推介。加强与京东商城等电商企业合作,建立辽中特色农产品馆,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新土地经营模式。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任务,流转土地面积达到60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00家,家庭农场发展到350家。做好15个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提升农业保障水平。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争获全省农田水利建设大禹杯。完成节水灌溉工程3.87万亩。落实“河长制”要求,推进河湖系统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改善,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2.6万亩水价和全水价测算工作。
  做强现代服务业。发挥综保区功能和政策优势。创新开展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等新业务,申请建立国检试验区,建设沈阳木材进口指定口岸,打造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的高度协同区。围绕保税物流、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三大主导产业,瞄准预包装食品、生活日用品、速冻水产品三个方面,做好“大进大出、快进快出、整进整出”这篇文章,实现进出口额10亿美元。拓展商贸业。新城区以亿甲中街、六号地为重点,着力引进商贸商务类项目,完善新城配套功能。老城区以商业街、政府路为轴心,重点引导零售、餐饮、住宿等企业开展线上销售、线下配送等经营模式,打造辽中智慧商圈。力争中科石油产品交易中心实现交易额3000亿元。发展旅游业。整合国有景区资源,组建辽中旅游产业集团公司,推进旅游业发展。举办好豪霆赛车F3标准赛事、湿地旅游节、荷花节、四季采摘节、温泉节等旅游精品节庆活动。
  (四)突出抓好城乡建设,全力打造品质城区
  优化城市功能。对标中心城区的标准和理念,深化城市治理、提升城市品质。开展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工作,实施老城区南三路棚户区、西环西侧等小街小巷道路、排水工程。开展户外广告牌匾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户外广告设置行为。开展绿化美化亮化提升整治工作,实施新老城区、近海经济区、蒲河湿地公园等节点绿化、亮化工程。开展拆违整治工作,拆除规划区内所有违章建筑。巩固创建卫生城市成果,再建垃圾直运站5座,精细化环卫作业覆盖城区二级公路。实施商业街改造、商业街向南打通工程,提升城市形象。新建占地16449平方米的封闭式、便民式市场,解决困扰辽中多年的西环占道经营问题。完成各级干线公路维修改造工程221公里。着力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努力实现城市精细管理全覆盖。美化农村环境。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投资6.1亿元,深入推进宜居乡村建设,覆盖村庄要全部达标。加快特色乡镇培育,杨士岗都市田园水乡特色小镇加快御霖湾项目建设运营,完成镇中心街亮化工程。茨榆坨家居建材特色小镇启动产业园区建设。牛心坨镇特色小镇完成规划编制,启动基础果园观光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治理。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十条”,完成生态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确保污染物排放达到A级标准。加大“散乱污”企业、秸秆禁烧和扬尘污染治理力度,完成造林绿化1.7万亩,确保PM2.5、PM10浓度下降7%、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60天,打赢碧水蓝天保卫战。
  (五)突出抓好社会事业,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促进社会保障更加深入。完善困难和弱势群体重特大疾病保障等救助体系。巩固精准扶贫成果。新增实名制就业2000人,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5%以内。解决好冬季供暖、道路除雪等民生工作,完成83户农村危房改造和3000户棚户区改造任务,确保1号热源厂投入使用。促进社会事业更加繁荣。确保新政务服务中心、图书馆、档案馆、疾控中心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全力打造教育强区。突出文体特色,打造辽中书画、湿地文化、摩托车越野赛“三个文体品牌”。实现卫生院上挂管理,规范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推进满都户、刘二堡等12家卫生院扩建、配套工程建设。争创“双拥”模范示范区。促进社会环境更加稳固。深入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和智慧化安监建设,严厉查处和打击安全生产领域非法违法行为。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抓好信访积案化解工作。
  (六)突出抓好依法行政,不断强化自身建设
  增强依法行政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广泛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重大决策法定程序,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积极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完善镇街服务中心功能。以“马上办、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以“严细实快”作风履职尽责地干事创业。保持清正廉洁本色。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继续整治“四风”,严控“三公”经费,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打造清正廉洁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区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谱写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辽中实践的新篇章!

标签:工作  政府  报告  沈阳  区政府  
相关评论

主办方:美丽乡村行 运行维护单位:美丽乡村行 版权所有:美丽乡村行 美丽乡村行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